■ 薛元箓
高價彩禮話題最近又刷屏了。起因是一個1888萬彩禮的熱帖,后被證實系杜撰。不過,關(guān)于彩禮的議論,并未因此休止。
熱議是以當(dāng)?shù)鼗橐鑫幕胁识Y的真實和普遍存在為基礎(chǔ)。據(jù)媒體采訪,雖然高價彩禮的帖子為杜撰,但當(dāng)?shù)?0萬元至50萬元甚或更高的階梯彩禮價碼,是眾所周知的“慣例”。至于階梯價碼的高低和適用性,可以以男方一己能否負(fù)擔(dān)為標(biāo)準(zhǔn)。如果價碼超出他個人的收入水平,即可視為高價彩禮。鑒于高價彩禮多盛行于農(nóng)村地區(qū),不難想見彩禮對農(nóng)人形成的經(jīng)濟(jì)壓力。
媒體采訪中遇到的一個命題是,彩禮多會以陪嫁形式返還給新人。受訪者意圖強調(diào),彩禮的最終流向能夠證明,女方家庭并不是彩禮的受益者,他們不應(yīng)受到責(zé)難。
彩禮返還也是一個真實而普遍的事實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這一事實恰恰暴露了彩禮的實質(zhì)——它在邏輯上的難以自洽,更證實了彩禮在婚姻文化中,雖無買賣之實,卻以徒有其表的方式,標(biāo)示著買賣之名。
據(jù)受訪者分析,“高價彩禮背后,根本原因還是攀比心理在作祟,有些父母覺得彩禮要價越高,越能顯示出女兒的金貴和男方的誠意”。不難看出,只有當(dāng)婚姻被視為一種買賣行為時,女兒才會被以“金貴”形容和標(biāo)榜,誠意也才會被以價碼作證明。而所謂攀比心理,只不過是買賣行為中最基本的叫價交易。
另一位受訪者的分析更加一針見血。她說:“彩禮成了男性在婚戀市場上的競爭手段?!眱r高者得,也是買賣行為中最基本的規(guī)律,它能夠被引入婚姻的前提,一定是婚戀和市場掛鉤,變成“婚戀市場”。
上述采訪都把彩禮問題的實質(zhì),引向了買賣行為?,F(xiàn)在需要人們思考的是,無論彩禮的價碼高低,無論男方能否承受,彩禮都洗脫不了女性被商品化的原罪。彩禮表面?zhèn)Φ氖悄蟹?,但最終的受害者,是女性和她的尊嚴(yán)。
目前,抵制高價彩禮、提倡“零彩禮”已被許多地方大力提倡,甚至定為政府文告和鄉(xiāng)規(guī)民約。這其中具備完整的邏輯鏈條,即只有將彩禮視為買賣婚姻的陋習(xí),只有意識到彩禮對女性尊嚴(yán)的整體傷害,彩禮才能被徹底剪除,婚姻也才能回到初衷。